首页 股票 期货 投行 债券 营销 基金 会计 风投 外汇

无风不起浪    请您好思量


您的位置:首页-市场传闻(MARKET RUMOR)-本页


2007-03-19据传:中国要造航母 

   此届北京‘两会’期间,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的一位中将透露,中国完全有权利和实力建造航空母舰,目前研制进展顺利,龙骨已经铺设完成,如果速度快的话,有可能在2010年前完成下水。而军事专家、国防大学王天平教授亦向本报透露,中国航空母舰舰上人员的训练早就开始了,航母形成战斗力,对美国来说一般要1015年,但对中国来讲,再有5年足够了。相对于歼-10在国内赢得的一片喝彩,中国开建航母,无论是从军事、军备还是经济角度,几乎都有针锋相对的观点,也同样成为美、日‘中国威胁论’的新素材。开建航母,将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付出这样的代价是仅仅满足一种持之已久的‘航母情结’,还是可以收获更多? 

  《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提出海军要‘增强近海作战能力’、‘加强新一代武器装备建设。’200612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海军党代表时强调,中国是海洋大国,需要锻炼一支强大的、确保随时有效执行任务的海军队伍。这普遍被解读为中国正在形成500年以来最清晰的‘蓝海战略’,以中国陆海兼备的地理特征,不发展海权,不可能成为崛起大国,而发展航母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但是,‘航母反对派’认为以发展航母为诉求手段,可能会落入美国人的‘圈套’。美国通用动力公司战略分析项目主任卡尔哈斯林格说,中国假如真的选择建造航空母舰的战略,是‘对我们有利的代价高昂的战略。’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人此说实则与‘中国航母威胁论’一样暗藏祸心:一方面是阻吓和阻挠中国发展航母,迫使或诱使中国继续采取固守本土的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使中国外贸通道和海外经济利益长期处于无保障状态;另一方面试图掐灭中国人海洋意识的萌芽,将中国继续屏蔽、隔绝在海洋等广阔的人类公共空间的活动之外,‘让中国人蜗居在资源即将耗尽的黄土中无所作为’。早在1973年,周恩来总理就说过:‘中国现在还没有航空母舰,这是个事实,我不满意。’10年后,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再次痛言:‘如果不看到中国的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发展到21世纪,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冷战时期的美苏两极世界已完全不同,所承载的是与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的市场经济,中国需要海外的原料与能源,面临的首要威胁不是被人夺取土地导致亡国灭种,而是被人截断海外通道窒息待毙。但是,因地缘关系和海军实力,中国目前仍然无法突破由北韩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构成的第一岛链,中国海权被封闭在黄海、台湾海峡、东海、南海组成的狭长近海区内。而在海上外贸通道、海洋资源开发上的争夺与挑战日益严峻,日本已拥有2艘准航母,并计划再建4艘航母;韩国海军已经提出2012年开始建造真正航空母舰的时间表;黄金通道上的泰国、印度也都拥有了航母。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海权,必须要有经略海洋、确保各种海外通道安全的战略考虑,而航母乃目前最具实效的护航利器。

   对于中国的航母建造计划,加拿大军事评论专家平可夫认为:‘中国的航母建造一切取决于政治方面的决定,钱现在不是问题。’但国内持反对意见的军事专家认为,航母属于落后的昂贵的武器系统,‘落后’属于军事思想,‘昂贵’则是成本问题。

   航母反对派’称,航母造价、维护费用都是天文数字,中国无力承担。但是,‘航母派’则认为,截至目前航母仍然是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武器系统,没有航母的中国海军只能是‘有缺陷的海军’。

‘航母反对派’一般会以美国为参照表达成本之忧。美国一艘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从开始建造到最后退役共需约330亿美元。航母成军保持战力至少需要3艘,成本高达990亿美元(合约8000亿元人民币),几乎是中国目前国防开支的3倍。军事专家、国防大学王天平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一方面,中国开建航空母舰,目前面临选择前苏联的滑跃式甲板还是欧美的弹射器形式,后者对中国仍然有一定的技术障碍;另一方面,中国可能选择建设四五万吨的中型航母,按照美国的方式可能要花几十亿美元,但中国肯定是能省则省,花不了多少钱。业内人士认为,即便是发展类似尼米兹级别航母(15万吨级),中国成本也有可能大大低于美国。从造价分析,美国尼米兹航母约50亿美元,为其宙斯盾伯克级驱逐舰造价的5倍,中国同级别驱逐舰170造价约20亿元,以相同倍数计,加上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中国同级别航母造价不会超过100亿元;尼米兹全程维护费用为造价的4倍约200多亿美元,考虑中国维护人力成本因素,则不会超过400亿元,以50年全寿命计,每年只需约8亿元;中国目前拥有主力战舰60余艘,3个航母战群需45艘,无需另造护航舰。从战略选择对比分析,在近海防御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如无航母,只能通过加大陆基战机巡航密度控制相关海域,效果还比不上航母。但若有航母,海军航空兵上舰可以通过其机动性大大缩编原海航部队,若减缩一半,以目前海航部队组建维护成本计,50年至少可节约相关开支约500多亿元。如此计算下来,每艘航母全程费用不会超过500亿元,3艘也不过1500亿元,还不包括减缩海航部队的节约开支,10年后,中国正常的军费预算增长完全可以满足开支需求。根据国务院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07年中央预算草案,国防费预算为3509.21亿元,约合449.4亿美元,比去年预算执行数增加529.9亿元,增长17.8%

  全世界共9个国家拥有航母,但只有4个国家可以自行设计制造。要造航母,造船业也须具备相应实力,而中国船舶工业25年来的发展举世瞩目。据国防科工委3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船舶完工量、新船成交量和手持订单量造船三指标所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分别提高到19%30%24%,其中造船完工量已经是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三;新承接船舶订单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韩国甚至预测,2015年中国将超越日本、韩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1982年,邓小平要求所有军工企业实施‘国防转型’,原‘六机部’被改组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CSSC),开始了‘以民养军’,并迅速进入世界船舶制造领域,逐渐形成了不断迈向现代化的船舶工业。1999年,中船集团被分拆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引入了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两家公司约占中国造船能力的70%。目前,CSSC拥有58家企业,约9.5万名员工,总资产超过64亿元,2003年的营业收入超过了30亿美元;CSIC更拥有48家企业、28个研发机构及15家控股公司,员工达17万多人,拥有中国最优秀的民用和军用船舶研发机构——中国船舶研究院,2003年的收入高达35亿美元。

       CSSC下属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最现代化的造船厂,年生产能力达到了180DWT,有能力建造30万吨级的远洋油轮;另外,中国还有830DWT以上造船能力的远洋油轮制造设施,而在今年有望达到12座,超过日本。高度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船舶工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为海军现代化作出贡献,052B052C导弹驱逐舰,093094攻击核潜艇已具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一方面放弃了从国外购买航母的计划,另一方面则通过民间从俄罗斯、乌克兰购买未完工航母,为自主研发制造航母提供了可能性的技术资料。这20多年里,中国不但具备了技术能力,还缔造了即将成为世界第一的民族船舶工业。

   如上所述,基于现实条件,中国研制航母并不会对军费开支产生不可负担的影响,但其收益却远远大于其成本:首先是中国海军力量晋升到世界第二梯队,使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稳固。航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是实施威慑和危机处理的有效工具。

   可以保障国家经济利益的拓展。航母更可以使中国在21世纪中,有效、可靠地开发世界上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航空母舰需要大量最新技术的综合运用,而相关技术大部分可以应用于民用经济,产生经济价值。从科技、工业进步效益来说,众所周知,中国‘两弹’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从无到有地创建了今天的中国航天工业和核工业的基础,带动了多个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和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工业发展。航母战斗群集造船、船舶动力、电子、航空、兵器、冶金和材料等多种重要工业和科技之大成,航母的建造过程必将极大地带动这些重要工业和科技进步,从而对国民经济整体产生广泛的辐射和牵动效益,给上游和下游产业带来大量的发展机会。第四,中国船舶制造业

    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建设中国自己的航母可以使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得到极大的锻炼,给大量的工厂提供就业机会。据悉,中国船舶制造业目前承接的国际订单已经足以保证2007-2008满负荷运转,仅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合同订单即达40多亿美元,订单排到了2010年。按照目前CSSCCSIC两个国有船舶制造集团各自30多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如开工建设3艘大型航母,仅以其100亿元的制造成本就相当于再造一个大型船舶制造集团,达到超过日韩3-4个集团公司的水平。如果仍旧保持中国低廉的成本优势,航母工业一旦形成,还可以增加出口收入。如此,中国航母没有理由不尽快启航。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征稿启示 免责条款 读者反馈

2006-2008年·大连爱凯恩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咨询邮箱:info@icane.cn
服务电话:0411-81132069图文传真:0411-84696248
网络支持:大连信息港(辽ICP备060168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