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1 中国会发生次贷危机吗
12月28日,也就是2007年外汇市场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3046,这已经是人民币中间价年内第82次创出新高。盘中人民币汇率一度涨升至7.3015,继续刷新着全年高点,最终以7.3041的收盘新高为2007年做结。全年人民币上涨5010个基点,累计升值达到6.42%,
综合以上2条信息,中国07年出口就损失了780亿美元,这个损失是由谁来承担?
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有多少出口企业能存活下来。
中国央行11日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2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
去年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12月份外汇储备增加313亿美元,同比多增38亿美元。
国家外汇增加4619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国家要发行34180亿人民币来对冲外汇的增加。虽然这些增加的外汇没有完全换成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07年度金融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金融运行平稳,全年居民存款新增1.13万亿元,居民人民币贷款新增1.18万亿元。其中,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占主导,增加8541亿元,余额达到2.96万亿元
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4万亿元,同比增长16.72%,增幅比上月末低1.7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25万亿元,同比增长21.01%,增幅比上月末低0.6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3.5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03万亿元,同比增长12.05%。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3303亿元,同比多投放262亿
2007年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0.11万亿元,同比增长15.22%。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8.94万亿元,同比增长16.07%。全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99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1.13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3.45万亿元,财政存款增加6633亿元。12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3864亿元,同比多增2766亿元。
2007年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7.77万亿元,同比增长16.4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10%,增幅比上年末高1.03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6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多增4482亿元。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贷款增加1.1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5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541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2.4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5万亿,票据融资下降441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5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85亿元,同比少增1720亿元。
2007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9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增幅比上年末高1.51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4.80万亿元,同比增长21.67%,增幅比上年末高4.1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54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3.56%。今年1-11月累计净投放现金1915亿元,同比多投放420亿元。
12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2.09%,比11月份低0.1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16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2.79%,比11月份低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78个百分点。
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提高就使得银行会把自己原来投资在股市的资金撤回!由于金融行业是股票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的投资机构!他们的资金回笼就会引起股票市场的股市大幅缩水.
由于美国是世界经济主要最终消费去处,而中国又是重要产品供给方,目前中国生产能力太大,一旦对美出口增长放缓,将很难有其他地方可以吸收,最终只能自己淘汰生产能力。
好了,危机如何发生呢?就是07年年底开始,中国楼市开始掉头,房价开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通过抵押获得融资。那即便放贷的机构钱收不回来,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卖出去(难说卖不卖得出去,因为房地产市场萎缩,有价也没市)也肯定弥补不了这个放贷出去的损失了。如果中国房地产市场再冷3到4个月,很多炒房者将会亏得一塌糊涂,银行迫不得已只能将房子收回。
未来两三年内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可能放缓,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远远超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冲击。中国应采取必要的预警措施。从中央政府层面来看,应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作一定的储备,现在也不要太担心我国外汇储备高,不要一味鼓励“往外走”、要留有余地。积极地调整外汇储备的投资方向,最大程度地对冲世界经济放缓的风险。在财政支出上要留有余地,以备未来重拾积极的财政政策。另外,要与各地方政府密切协调,最大程度地对冲世界经济放缓的风险。从企业层面来看,可以开发一些对冲风险的投资项目,更要在开发国内市场上下大工夫
从次贷危机来看,中国的转按揭与加按揭与之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外。
首先:都会制造房市虚假繁荣的泡沫,由于次贷同时通过债市,泡沫的乘数效应更大。
其次:都是以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为前提的,二者的基础一样,都是建立在沙滩上的。
再次:当然同样依赖于贷款的还款能力。
最后:如果泡沫一旦吹破,其影响是巨大的。
由此,我们来看转按揭、加按揭会形成中国金融界的次贷危机吗?同样我们也来作一些分析。
第一,中国房地产的泡沫有多大?对于任何商品来讲,真实的供不应求其价格总是会上涨的,但如果供给与需求都是虚假的话,由此导致的价格也可能是不真实的。前段时间,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就房地产与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痛斥为“八宗罪”,已经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了。近期各地房地产大幅跌价的消息到处都是,在深圳甚至出现了跌幅达到50%左右的楼盘,泡沫的全面破灭应该是迟早的事。甚至地产界大哥级人物王石也直言:“房地产行业的拐点到了”,随后国内最大的地主万科、碧桂园大幅降低在各地的楼盘开盘价加速套现。华远的任志强虽然还在说房地产短期有调整,但长期仍然会涨,不过是死鸭子嘴硬,另外他还没有真正从房地产泡沫中赚到钱,当然不希望房地产泡沫就此结束。
第二,转按揭与加按揭,主要是炒房者在充分利用,中国的房屋销售总量中有多少是被炒房者购买的呢?国内还没一个准确的行业数据,但在不少地方作过一些抽样调查,其比重应该不会低于20%。
第三,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炒房者应该是影响最大的,其资金链更容易断裂,深圳著名的房地产中介公司,房地产泡沫下的泡沫代表中天置业老板蒋飞携巨款潜逃只不过是这个冰山下的一角。其实在更早一些时间,银行业就已经有报告指出,我国个人住房不良贷款数额已呈攀升趋势,而从国际经验看,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暴露期通常为3到8年。报告指出,在央行近年来连续多次加息,个人房贷款支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意味着国内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在近一个时期内已经逐渐步入违约高风险期。数据显示,工、中、建三大行房地产贷款中的个人住房贷款由2005年末的10127.23亿上升至2006年底的11760.66亿。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由2005年末的184.42亿上升到2006年末的192.41亿,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
第四,转按揭、加按揭会转化成次贷危机吗?总体来看,由于中央政府干预还算及时,同时不象美国次贷会在借贷市场与债券市场同时具有乘数效应,暂时还不会演变成次贷危机,但对于个别银行可能会构成一定压力。首当其冲是资产估值的压力,如果各地的市场都象深圳一样,动不动跌幅就达到50%左右,那么其抵押房产70%的贷款额度显然是风险太大了,而且房地产拐点一经形成,其抵押房产的变现能力就大打折扣,对于银行业靠赚取息差来生存无异于直接要了银行的小命。
第五,哪些金融机构会受到影响?毫无疑问,创新型的金融机构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例如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一些城市银行由于其灵活、超前的经营策略,可能会成为这个泡沫中最大的受害者,但究竟会有多大的压力,等这些银行公布他们的房地产贷款数据就知道了。
银行的不良个人房产贷款的危机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股价,银行股价下跌带动股市大盘大跌,股市暴跌加重一些投资人的损失,促使银行的不良贷款进一步增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国家统计局2007年9月11日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其中城市价格上涨6.2%,农村价格上涨7.2%;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8.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2%。
花旗银行一季度巨亏70亿美元,美林银行巨亏98亿美元,美国经济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美元发行总量4.765万亿美元,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1万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