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期货 | 投行 | 债券 | 营销 | 基金 | 会计 | 风投 | 外汇 |
找乐 | 健身 | 电影 | 听歌 | 聊天 | 讲演 |
广播 | TV | 工具箱 | 翻译 | 军事 | 历史 |
乐(FUN)-军事
2016-12-23 中国接收苏35在即 这7点揭秘合同交易背后内情 据俄罗斯塔斯社援官方消息源的报道,俄罗斯将在本周日(12月25日)之前对华交付其购买的首批4架苏-35战斗机。 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天甚至是今天苏-35随时都有可能抵达中国。未来随着苏-35抵达中国,持续近8年的舆论喧嚣也终于可以尘埃落定。 苏-35战机于2008年首飞,从这年开始苏-35其实就和中国产生了联系。也正是从2008年开始,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开始跟踪这笔交易的进展,8年 来连续采访了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俄罗斯技术集团等而俄国内相关企业。 在苏-35即将抵华之际,防务菌就把一些适合公开的信息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中国技术人员在茹科夫斯基的格罗莫夫试飞院进行培训,背景为供中国飞行员训练的两架苏-35S之一——“红色01”号 1 ,苏-35入华等于国产飞机不行? 8年来,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中国人购买苏-35的事实,在他们看来购买苏-35就证明本国航空工业不行。这显然是一个伪命题,今年珠海航展亮相的歼-20毋庸置 疑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集大成者。 但任何事物发展总有一个客观的进阶之路,歼-20等新型战机虽然研制成功,但距离成熟、尤其是可靠终究还是有一段路要走。加之产能因素和紧迫的军事斗争 准备,小规模购买先进的、可直接对周边国家产生明显优势的战机并不是什么“难堪”的事情。 在防务菌采访过的俄罗斯工业界人士中,他们都承认目前中国的国防工业已经赶上了先进国家,在某些领域甚至已经超过先进国家。 即使不提歼-20,歼-15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在苏-35首飞的2008年,中俄首先在谈的项目其实是苏-33舰载战斗机,当时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的官员对北 国防务表示,中国对购买苏-33这个项目很感兴趣,“我们正在讨论具体问题,还处于初步阶段,交换意见,我们觉得我们有必要很准确理解中方需求什么。具体的期 限、数字还没谈”。 众所周知中国最终放弃了采购苏-33,选择自力更生发展歼-15,如今已经有20多架歼-15服役进入实战训练。从8年前试图采购,到现在形成战斗力,这本身就是 进步的体现。 2 ,中国何时对苏-35产生兴趣? 在苏-35首飞之后,俄罗斯就展开了外销推广,“侧卫”战机最大的国外用户当然是重点。俄罗斯国防口公司的官员在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对北国防务(微信ID: sinorusdef)表示,他们在展会上会见了解放军空军副司令,俄官员直接询问了是否对苏-35感兴趣,我副司令的答复是,“我也不能说,因为你这是一个未来的飞 机,任何人都没有见过。首先得让俄罗斯军队装备苏-35,然后我们才能谈”。 △首批量产型苏-35S 这位官员称中方的想法就是,是不是好东西还得让俄军先用,才能避免让费,赞赏中方的思路很有“逻辑”。到2013年,俄罗斯空军已经装备 苏-35,这时中方才松口签署了政府间的采购框架协议。 而签署框架协议前的2012年,中国已经明确开始表达了对苏-35的兴趣,并开始组织专家、飞行员前往俄罗斯等全部配套厂家了解飞机的各项情况。 3 ,俄放了中国几次“鸽子”? 在当前许多媒体的语境中,俄罗斯已经无数次“戏耍”,2015年前是一会卖一会不卖,到了今年是到底交不交付。在他们眼中,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世界大国 数十亿美元的武器协议俨然成了儿戏。其实,苏-35的协议一直在按照俄官员口提到的“路线图”进行。 前文提到了中国从2012年开始明确对苏-35感兴趣,到2015年签署合同时间其实更多的是中俄双方的无数次商务磋商谈判,中国采购武器绝对不是凯子,而是有 着自己明确的要求。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俄罗斯技术集团的官员在3年中不下4次接受了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的专访,采访中都让防务菌要有“耐心”, 并坚信中国会是苏-35和S-400的首个海外用户。 △中国将会是S-400的首个海外用户 该官员强调苏-35不是简单的合同,不像你买鞋子,穿穿觉得不舒服、窄点,扔掉买新的鞋。买战斗飞机不是这样,要多次反 复考虑、研究,而且还要谈价格。他具体谈到: 第一,采购方要理解的自己需求,因为苏-35只能说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上可以安装各种各样的系统,这就需要你去了解飞机本身的技术性能如何、与其配套的武器 系统(比如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以及电视制导导弹等)、雷达的性能如何、发动机的性能如何以及发动机矢量推力的性能等等。光看还不行,还要自己 摸一摸、看一看、飞一飞; 第二,很多细节问题采购方掌握具体的数据情况,这是采购方的重大任务,比如他们要导弹的射程多少和命中精度多少提出自己的要求; 第三,就是预算问题,比如你预算有限,那么这些钱能采购多少导弹、多少炸弹呢?这些都要考虑。采购苏-35这一平台是一回事,采购使用的武器却是另外一回事。 谈到这点时,他还风趣的以我国政府近期发起反对铺张浪费为例,称现在各国国防经费都比较有限,需要把钱用好。 据介绍,苏-35的正式合同谈判其实是2015年前的一年多才开始,合同签署后其实等待的就是交付工作。这位官员表示,苏-35的总体订单量并不算大,只有来自 中俄两国的订单,而共青城飞机制造厂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厂,完全有技术和产能保证在“适当”的时间向有关国家交付苏-35。 关于苏-35,乃至S-400的交易在媒体上总会有不同的说法,在回答北国防务这个问题时,一位目前驻京的俄罗斯技术集团官员(国防出口公司的上级公司)直 言,“那是因为我们不说。” 防务菌认为,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说法,一方面是部分媒体炒作和国人对于俄罗斯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则是媒体和读者在阅读海外媒体时无法区分 什么才是真正可信的新闻,语言上的障碍和不了解实际语境都使报道出现了偏差。 4 ,苏-35能用国产武器不? 在苏-35引进初期,俄制武器必然会是苏-35的首选。 2013年的莫斯科航展上,中国的八一飞行表演队首次海外亮相,这次亮相的路费主要由俄罗斯技术集团、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工业集团以及战术导弹公司支出。 有意思的,这三家企业正是俄罗斯售华苏-35的主要单位,战术导弹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北国防务采访时提到了这次“赞助”体现了公司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RVV-SD/R-77必然会随着苏-35进入中国 未来中国苏-35使用的俄制机载武器都将出自该公司之手,北国防务还采访了该公司旗下的“三角旗”设计局总设计师, 苏/俄的R-77、R-27、R-73等空空导弹出自该公司之手,总设计师表示在2013年8月之前,中国代表团就已经到他们公司参观过,并表示“中国是我们最优先的合作 伙伴”。 所有这些信息都显示,配套武器采购是苏-35引进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机载武器发展迅速,那么苏-35未来会使用中国自己的武器吗?就这个问题,俄罗斯技术集团的官员对北国防务做出了肯定的答复,表示,“这是另一个 合同”。显然,中俄已经就这个问题达成共识,在苏-35采用新一代火控系统很难破解的情况下,提前达成协议是必要的。 △歼-11未经俄罗斯之手具备了使用R-77的能力 5 ,俄不会单独提供发动机? 在引进苏-35之后,有舆论猜测俄罗斯不会单独向中国供应飞机使用的117S,认为飞机由可能用在歼-20上。 俄罗斯官员对北国防务明确否认了这一说,并表示,117S发动机伴随苏-35来到中国是“自然而然”的。理由是飞机寿命大于发动机,必须要有配套发动机更 换。 这位官员还对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表示,他认为中国还需要5-8年的时间才能“解决”发动机问题。 △苏-35S使用的117S发动机 6 ,谁把苏-35开回中国? 虽然苏-35飞回了中国,但准确的说这还只是飞机到了中国,并不是正式的交付。 一位俄罗斯技术集团的官员在珠海航展上对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表示,正确的交付流程是由俄罗斯有经验的飞行员驾驶苏-35前往中国的基地,安 全抵达后中方对飞机的状态,对每个螺栓进行全面检查,“中方想检查多久就检查多久”,最后才签字正式交付。 在谈到为什么不是中国飞行员把飞机开回来时,他表示合同的执行是非常具有“逻辑性”的。他反问,假如飞机由中方飞行员驾驶回国,那中途出了问题该算谁 的责任? 从这个角度看,或许在俄罗斯培训的解放军苏-35种子飞行员应该也已回国,否则就无人对苏-35的状态进行检测。 7 ,以后还买俄罗斯武器吗? 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目前中国购买了24架苏-35,在苏-35交付在即之际也有媒体开始猜测中国会否进一步采购更多苏-35。就这个问题,据俄罗斯技术集团的 官员对北国防务的说法,暂时还没谈这个问题,“中方需要先用用看”。 其实,不只是苏-35,很多人舆论还在猜测中国会否继续从俄罗斯采购大型的作战武器平台。这个问题现在其实还很难说,但俄罗斯方面已经意识到了中国的进步, 俄官员曾对北国防务表示,中俄已经从过去的买卖关系走向了工业合作的阶段,联合研发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重型直升机等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中俄曾计划基于“阿穆尔”研制新型潜艇 俄罗斯技术集团驻华的一位官员对北国防务表示,中俄双方现在各有优势,近年来中国许多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 平,尤其是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通讯系统、微电子、机械工程、机床、仪器以及汽车制造等领域;俄罗斯在基础科学和科学设计思想方面依然基础雄厚,“如果 说以往中国更多的是作为先进装备和技术的引进者,那么现在联合两国的力量已被提上日程。” 此外,似乎也不能排除中国未来从中国引进武器的可能,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俄罗斯负责军备的副国防部长鲍里索夫对运-9产生了浓厚兴趣,俄罗斯已不再生产这 一级别的运输机,陪同他采访的一位而工业界官员对笑着对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表示,“不排除”购买运-9的可能。(作者署名:北国防务)
|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征稿启示 | 免责条款 | 读者反馈 |
|